小丁和老颜

【玄亮】——征徐(十一)

季汉一统架空向背景,细节及人物代入正史+老三向。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刘备大军于平原分兵,自领十万大军,黄权领五万兵马为偏军,两军同时进发,同时诸葛亮又命黄权广置旌旗,虚张声势,以做疑兵,刘备甚至干脆把自己的大纛也丢给了黄权,让他在行军过程中半遮半掩的用一用,好让曹子桓更难决断些。


果然,曹子桓也好,曹子丹也罢,都不觉得刘备会有那般的耐心绕道青徐而缓缓图之,甚至得出了往青徐而进的这一路兵马其部虽众,却只是吸引他们分兵的偏师,而往小沛而来的这一路,却才是真正的精兵主力。


尤其是黄权半遮半掩偶尔树一树的大纛,更让他们判定,刘备本人,便在这一路军中。


曹子桓便也罢了,曹子丹也算得曹魏有数的统帅,做出这样的误判,并不为其他,只是因为依着季汉主帅依旧是刘备的默认事实来推断罢了,毕竟季汉章武皇帝打起仗来性烈如火,各种热爱奇袭他是有亲身感受的。


因此,自认察觉到别样计谋的曹丕,选择了加固小沛彭城这两道防线,同时尽可能的从青徐一线调动忠诚度可以信赖的军队回援下邳,至于那些撤走武装的郡国州县,则派遣文臣将空头官位不要钱的往各家豪强处不要钱的撒,只要你们能扛住刘备的偏军,那这地盘就是你们的。


可叹当年曹孟德为着收降泰山贼苦心孤诣,如今曹子桓为保自身,却恨不得再造一个泰山贼出来,三十年来一轮回,不由令人唏嘘。


只是如今的青徐豪强做不成当年的泰山贼,季汉丞相主持,章武皇帝压阵的大军更强过当年的曹孟德一州之力,一路之上,或抚或战,或离间或威压,一团散沙各怀鬼胎的地方豪强世家,又如何抵得过十万大军横扫而来的威势。因此,大军进入琅琊境时,竟比诸葛亮之前预期的,还要快了月余。


琅琊既平,东海自然在望,诸葛亮行丞相印,命王连为青徐司盐校尉,治在东海,又命糜威领三千军,随同上任。当然安汉将军糜竺归乡祭祖,这事是汇报给陛下的,陛下顾念旧情,又从禁卫亲军中拨了一千以做护卫,自也不消多言。


“子仲归乡,东海半数可定。”


城郊送别糜竺王连,诸葛亮与刘备并辔而行,缓缓而归。


刘备倒不在乎区区一个东海郡如何,戎马生涯近四十载,这一仗却是他打过的最闲的一仗,因此琢磨的事情也与丞相有些不同:“孔明祖居琅琊,可有归乡祭祖之念?”


诸葛亮略一楞,尚未答话,刘备又续道:“朕当年虽在徐州,却从未去过琅琊,孔明若有归乡之思,朕正好同去,正可见一见何处锦绣山川,方生得出孔明这般人物。“


陛下,您大概忘记了,咱们现在还在行军打仗么?


诸葛亮又一次觉得,真的不能让陛下太闲了。


“中国饶士大夫,遨游何必故乡邪。”陛下的好意,终究还是要回答的,诸葛亮略一思忖,选择了当年隆中时,相劝孟公威的回答。


“这话有些耳熟……”刘备想了想,笑道:“可是隆中对孟公威之语。”


诸葛亮应了声是,当年隆中四友,徐元直不消说,崔州平隐居不仕,孟公威石广元当年事曹,如今却也都是季汉臣子,为一郡牧守,亦合当年之言。


提起隆中,刘备又想起一桩陈年旧事来:“孔明当年随叔父自琅琊而投襄樊,是避曹兵之祸,朕当年将兵援徐,一路之上,所见百姓逃难奔走,不计其数,不知当年所见的那些百姓中,是否有孔明。”


“算来那年孔明年不过十二,方为垂髫,想来定是聪慧可爱得很。”


轻抚花白胡须,季汉皇帝笑得一脸慈祥,只是这“聪慧可爱”四字评语放在如今威势日重且雍容持重的诸葛丞相身上,怎么听怎么有种陛下在报复平原“幸而吴子远没掺和进来之语。


“陛下想多了……”


诸葛亮有些无情打断了刘备的想象:“陛下当年自平原而援下邳,亮随叔父自琅琊而奔豫章,并不同路,实在无缘一见陛下当年英姿。”


“孔明别这样,让朕想一想垂髫孔明又如何。”刘备还是有些不死心,毕竟折而不挠是他的特质,尤其对上诸葛亮时,游侠加老革身份里某些气质总是会冒得特别突出以至于,比较……讨打?


“陛下若有慈爱之心,征徐后,努努力,再添一个四殿下养在身侧便也是了。”


不过面对这种气质下的陛下,丞相的回怼,通常也是比较犀利的。


“小子们又如何及得孔明……”刘备继续死皮赖脸:“就算未见过,听总听过罢,不知孔明听到有这么个不量力的傻子,何所思?”


“也无甚所思,不过想着待安定了,摆下祭品,祭上一祭那不自量力之人,便也是了。”诸葛亮语调淡淡:“亮那时便会吟梁甫了。”


君臣两个严肃脸对视了不过数息,便一起哈哈大笑了起来,诸葛亮以扇掩面,刘备拿袖揩了揩笑出来的眼泪:“得孔明一祭,便身死亦足。”


“然陛下仁德,自不止得亮一人祭。便是万年以后,百代千秋,亦当受永世供奉。”诸葛亮敛了笑容,正色看向自家君主。


当年之事,他是到了豫章方从太守府中得知,只是当时只知有平原刘备去救徐州,而后如何并不知晓,叔父诸葛玄当时叹了一声:“河北多义士,信矣。”


而他,亦真就在后院之中,摆下祭品,隔空一祭。千余人援徐州而敌数万虎狼之众,自如飞蛾扑火,十死无生,这般心向光明之人就此没于浑浊乱世,只能道一声天道不公,他年幼无力,只得一祭,聊表心意。


多年以后,隆中相对时,对着诚挚许诺的左将军,他想起了豫章那一祭,亦诚挚许诺。


“备不自量力,欲伸大义于天下。”


“为图将军之志,亮愿效犬马之劳。”


再至今日,当年的左将军和南阳野人,尤自在为当年的诺言奔劳征战,而更加有幸的是,当年的那番诺言,虽遭遇了无数困难险阻,却正在被他们一步一步的践行并完成着。


天道,


亦公。


三十载,何其长,却又何其短。


策马回了营寨,恰逢运粮的车队到了,营寨中忙得热火朝天,好不热闹,督粮官见是他们,有些兴奋的跑过来,诸葛亮用目一看:“乔儿?”


这督粮官正是诸葛亮从兄长诸葛瑾处过继的嗣子诸葛乔,因在军中,先行的是军礼:“诸葛乔拜见陛下,丞相。”


“伯松怎么来了。”刘备把他扶起:“这么严整作甚,叫一声大人又如何。”


诸葛乔性从诸葛瑾,端方有度,闻言只是低头羞涩一笑,诸葛亮有些奇怪:“乔儿不是被调派去公衡那一路了么?这一趟元直怎么遣了你来了。”


“禀大人。”诸葛乔从怀中取出一份简牍。双手呈与诸葛亮,笑道:“恭喜大人,数月之后,乔便有个小弟弟了。”


诸葛亮与妻子黄氏夫妻着实恩爱,却不知为何年过四旬却一直无子,所以才从诸葛瑾处过继了诸葛乔,如今闻报黄氏有孕,真个是意外之喜。


刘备倒比他更欢喜些,搓着手笑道:“为孔明贺,今夜中军帐摆酒大宴。”


“军中饮宴,岂为一未出世小儿贺,陛下且止。”诸葛亮欢喜了一阵,但很快便恢复了冷静,又看了一眼温厚笑着的诸葛乔,却道:“乔儿交割了这趟粮草后,写一道请假文书,去阳都一趟。”


“阳都?”诸葛乔有些不解:“不知大人有何分派。”


“阳都吾家故郡,为父军务在身,不便归乡祭祖,儿今既至,自当代为父一行。”


诸葛亮抚须而笑,似乎完全忘记了就在不久前,方才说过“何必故乡邪”。
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TAG里粮多得都不想自产了,嘤嘤嘤


以及终于写到徐州梗了,只是可能跟大家想的不一样。

评论(45)

热度(360)

  1. 共9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